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:

当前位置:北京文艺2020年07月08日期 第03版:专题

齐白石两登美国《时代》周刊

1948年9月,美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克利福德·奥德茨(CliffordOdets)(1906-1963)收到从中国寄来的航空信件,打开一看,原来是中国艺术大师齐白石的一幅《虾》和一封信。奥德茨有些意外,没想到自己前不久寄出的一美元,竟然真的获得了大师的作品。
  原来,1948年7月26日,奥德茨在美国《时代》的“艺术”栏目读到齐白石的故事。
按尺论画
  因为厌烦了自己的名字,他给自己取了很多字号:杏子坞老民、借山翁、八砚楼头久别人。在上周的中国,用纤细的笔触在画上签上这些名字中的任何一个,就会立即被认为其出自齐白石——中国最受欢迎的在世画家之手。
  齐白石并不是他最初的名字,很多年前,他叫齐璜,湖南一个普通的木匠学徒。每天下工之后,他会收集一些虾、蟹、蟋蟀和小虫子,并把它们装进一个玻璃瓶子里。“我用眼睛观察这些生物,”他说,“然后把它们装进我的心里。”他逐一为这些动物绘制肖像画,而且令他大为惊讶的是,这些画作接二连三地被售出。
车夫们知道什么
  于是,木匠齐璜变成了画家齐白石,在余生中他画荷花、棕榈叶、芭蕉树,但更多的是蟋蟀、小鸡、虾和螃蟹。“只有有钱人喜欢山水画“,他说,“但每个黄包车车夫都知道虾和螃蟹。”
  齐白石今年88岁了,留着灰白色的胡子,声音清脆,住在北平一座杂乱无章的房子里。在那里,他在剥落的墙壁后面作画,周围环绕着一圈小花园,园中既有鸭群整日蹒跚漫步,也有亲戚们来往穿梭。他与30个亲戚住在一起,在湖南还有更多人要靠他生活。与齐白石同住的人中包括他自己的10个孩子,最小的一个他满怀希望地给他取名为“良末”。
  为了养家糊口,他必须在薄薄的宣纸上以闪电般的速度作画。毛笔水分稍多或用力稍重都会形成丑陋的墨点,意味着整张画不得不重新开始。但是齐白石从来无需重画,他一天能画四到五张精美的作品。这些画他只按订单出售,而且是按平尺计价 (他的价格是每平尺1到2美元。)
钥匙和石头
  齐白石有很多焦虑,一是人们可能会停止订购他的画,这会迫使他走向街头自己兜售画作。二是有人会抢劫他,因而必须把他的颜料和财产锁起来,把钥匙挂在腰间的绳子上随身携带。带着这样的焦虑和50个亲戚,以及一整年里要完成数千平尺订单的繁重任务,上周的齐白石心中并不安宁。有时,他会坐车到郊区一个安静的地方,那里有一块八英尺的石头,上面刻着“齐白石之墓”。
  奥德茨读到《时代》周刊的文章后,没想到齐白石的画价如此低廉,将信半疑地寄了一美元到北平去,请齐白石为他画一幅作品。出乎意料的是,齐白石不仅给他寄了一幅《虾》,画上款题道:“戊子秋七月八十八岁白石老人作于京华。”钤“齐白石”白文印。随画寄来的还有一封信,原信未刊发,从英文知其大意为:“我已是快九十的老人,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,所以凡是海外的人要我作画,收费以一平尺十一美元计算。……听说外国画报上有关于我的文字,请寄一册来。”
  1948年9月6日的《时代》周刊,不仅刊载了齐白石的画和回信,还登载了奥德茨的一封致编者函。
  这便是齐白石两登美国《时代》周刊的传奇经历。奥德茨用1美元不仅获得了齐白石最擅长的《虾》,还得到大师的亲笔回信,如果此画此信现在还存世,其价值不知比1美元相差了多少倍!
(北京美协 供稿/图)